什么是SOP(标准作业程序)
所谓SOP,是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三个单词中首字母的大写,即标准作业程序(标准操作程序),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,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。
SOP的精髓,就是将细节进行量化,用更通俗的话来说,SOP就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。
SOP的特征
(1)SOP是一种程序
SOP是对一个过程的描述,不是一个结果的描述。同时,SOP不是制度,也不是表单,是流程下面某个程序中关控制点如何来规范的程序。
(2)SOP是一种作业程序
SOP首是一种操作层面的程序,是具体可操作的,不是理念层次上的东西。如果结合ISO9000体系的标准,SOP是属于三阶文件,即作业性文件。
(3)SOP是一种标准的作业程序
所谓标准,有最优化的概念,即不是随便写出来的操作程序都可以称做SOP,而一定是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,在当前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最优化的操作程序设计。
说得更通俗一些,所谓的标准,就是尽可能地将相关操作步骤进行细化、量化和优化,细化、量化和优化的度就是在正常条件下大家都能理解又不会产生歧义。
(4)SOP不是单个的,是一个体系
虽然我们可以单独地定义每一个SOP,但真正从企业管理来看,SOP不可能只是单个的,必然是一个整体和体系,也是企业不可或缺的,而且这个标准作业程序一定是要做到细化和量化。
SOP的作用
(1)将企业积累下来的技术﹑经验,记录在标准文件中,以免因技术人员的流动而使技术流失;
(2) 使操作人员经过短期培训,快速掌握较为先进合理的操作技术;
(3) 根据作业标准,易于追查不良品产生之原因;
(4)树立良好的生产形象,取得客户信赖与满意。
(5)是贯彻ISO精神核心(说,写,做一致)之具体体现,实现生产管理规范化、生产流程条理化、标准化、形象化、简单化。
(6)是企业最基本﹑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技术数据。
为什么企业要做SOP
(1)为了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
由于企业的日常工作有两个基本的特征,一是许多岗位的人员经常会发生变动,二是一些日常的工作的基本作业程序相对比较稳定。
不同的人,由于不同的性格、学识和经验等,可能做事情的方式和步骤各不相同。即使做事的方式和步骤有相同,但做每件事的标准和度仍会有一些差异。因此,我们就可以通过 SOP的方式将微笑进行量化,即将细节进行量化和规范了。
同时,由于SOP本身也是在实践操作中不断进行总结、优化和完善、持续改进的产物,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许多人的共同智慧,因此相对比较优化,能提高做事效率。通过每个SOP对相应工作的效率提高,企业通过整体SOP体系必然会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。
(2)为了提高企业的运行效果
由于SOP是对每个作业程序的控制点操作的优化,这样每位员工都可以按照SOP的相关规定来做事,就不会出现大的失误。即使出现失误也可以很快地通过SOP加以检查发现问题,并加以改进。同时,有了SOP,保证了我们日常工作的连续性和相关知识的积累,也无形中为企业节约了一些管理投入成本。
从每一个企业的经营效果来看,关键的竞争优势在于成本最低或差异化。对于同等条件的竞争企业来看,差异化往往不是在硬件,而是在软件。软件的差异化又往往不是在大的战略方面,而是在具体的细节。细节的差异化不体现在理解上,而体现在能否将这些细节进行量化,也即细节决定成败。因此,从这个意义上来看,SOP对于提高企业的运行效果也是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。
如何做SOP
(1)先做流程和程序
(2)确定每一个需要做SOP工作的执行步骤。
(3)套用公司模板,制定SOP
SOP编写流程
SOP编写、执行及更新流程
1、流程描述
2、SOP编写计划书
明确SOP的编号、工序名称、编写人、初稿完成时间、小组讨论时间及最终的定稿时间
3、SOP编写
编写人员要求
·操作好,有经验,有一定写作基础的一线员工
·沟通,打消编写人员的顾虑
·培训
·给予支持:专门的时间、提供相关资料等
编写小组要有团队精神
4、SOP的讨论修订
目的
·统一认识,达成共识
·SOP讨论会参与人员
·操作员、设备员(维修人员)、工艺员、体系管理员、编写组负责人及1-2名与本岗位无关的人员
·讨论会要作到互相挑战,各抒己见
·必要时可进行现场确认
5、SOP的试运行
·目的
·通过实践来检验SOP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
6、SOP的定稿、批准和执行
-建立与SOP相应的查核表(工段长、工艺工程师两级查核)
-定期查核
CPCPR(Critical Process Control PointReview ):关键工序控制点回顾,关键工序是对产品质量起重要、关键作用的工序,通过建立关键工序控制点并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,以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控制能力。
7、适时更新
当工艺要求、设备状况等发生改变,一些操作方法的改进时,要对SOP进行评审和更新
定期回顾
确定回顾时间及参加人员
将回顾结果纳入更新内容
将正式发布的SOP列入SOP清单
SOP六要素
1)物料名称及数量
2)工装夹具
3)设备名称及参数
4)作业步骤
5)人员配置
6)安全因素
一、物料
·在生产前须确认好本工位所需的物料和准备的物料是否一致、数量是否正确,物料是否经过IQC检验。当全部确认无误后方能上线生产。
·生产过程中绝不接受不良品,绝不生产不良品,绝不传递不良品。
二、工装夹具
每天上班前对夹具进行校准检查,确认工装夹具是否能够正常使用。
三、设备
设备操作工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机器,在设备开启前先仔细阅读设备使用说明书及设备各参数的设定值,然后按照使用说明书对机器进行操作,且确定设定的各参数值与要求的参数值相同。
四、作业步骤
操作步骤是SOP内容中的重点,必须简洁、明了,让人一看就懂,一看就知道怎么操作。SOP需要达到的效果是一个新人一来就可以独立操作且产品质量合格,这也是SOP的最高境界。
五、人员配置
SOP中各工位须确定人员,这样可以避免每天上班还得需要班组长对人员进行分配。这样每天上线前员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准备,并且可以让他们更熟练本工位工作。工位定员的话既可以节约时间,又可以保证质量。
六、安全因素
任何操作都有可能导致产品的质量问题,所以我们在SOP中必须包含操作的注意事项、检查项目和一些人员安全须知。
作业指导书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工具,为操作者正确完成工作提供帮助。因此,作业指导书的用户理所当然是操作者,然而,在很多地方,作业指导书已经与这个最根本的目的相去甚远了。
为了满足工程师的要求,质量经理的要求,审核的要求,作业指导书中加进去了越来越多的内容,格式越来越复杂,也越来越不为操作者理解,最终逐渐失去了作业指导书存在的意义。
如何评估你的作业指导书是不是有效的呢?
这里有作业指导书必备的四个要素,只有满足了这四要素,才能称得上是好的作业指导书。
要素一:作业人员信任你的作业指导书
作业指导书值得信任是核心。当作业指导书是作业人员作业时唯一被遵循的指导时,这种信任才有可能建立。
然而,现实中经常发生的是,某工程师,经理来到现场,口头对作业人员的操作提出变更要求,这些要求并没有反映到作业指导书上。这些工程师、经理甚至把这种行为看作是自己的能力。
这样下去,作业人员自然不会对作业指导书产生信任。
无论是谁,都应该以书面的方式传递现场作业的要求,否则就会毁掉员工的信任。
要素二:作业人员能快速理解作业指导书
一份好的作业指导书,应该能让作业人员很快理解。应该尽可能用图片来提供作业指导,仅辅助以很少的必要的文字。
*一个文字也没有的IKEA组装作业指导书
当一份作业指导书包含太多与“作业”无关的内容时,其可理解性将大大降低。一份作业指导书应该尽可能只有一页,作业人员如果需要在多页/多屏之间切换时,作业指导书的可用性也将大受影响。
还有,如果用一些专业术语,或只有自己才看得懂的简写来写作业指导书,那么这种作业指导书在还没发行前就已经失败了。
要素三:作业指导书应该随时可以被作业人员拿到
作业指导书是不是要时刻挂在作业人员的眼前呢?我的看法是,如果能做到时刻挂在眼前自然是最好。
即使做不到时刻挂在眼前,那么当作业人员需要参考作业指导书时,他应该能很快地拿到它,这里的“很快”指的是在几秒钟的时间内。为什么有这样的要求呢?因为,如果他不能在几秒内拿到作业指导书,那么他就可能会自己猜测,去问同伴,问组长,而那些人给他的答案也许是不正确的。
更重要的是,如果作业人员去问人而不是看作业指导书,那么将对要素一产生负面影响。
要素四:作业指导书要与员工的培训保持一致
我们都会为作业人员提供培训,这些培训的教材可能不是写作业指导书的人编写的。如果培训教材的要求、用词与作业指导书不保持一致,那么将困扰被培训人员。
员工的技能培训与作业指导应该是一个体系的,保持两者的一致性是最基本的要求。
结语:
如果缺少以作业人员为关注中心的作业指导书,作业人员将不得不使用猜测、听说、试错等方式来工作,这种工作方式必然导致偏差,而我们知道,偏差是一切质量问题出现的根源。
现场的质量管理任重道远,制定一份好的作业指导书是重要的第一步。